您好!欢迎来到大健康产业联盟 大健康产业联盟 |

会员登录 注册

入盟申请| 联系我们|

  •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社群信息
        社群信息
    • 圈主:管理员
    • 粉丝:1 人
    • 人气:1 关注度
        联系方式
    • 电话:18610059928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华星大厦
    调整微生态 促进肠道健康
    2021-09-25 18:00:15 112779
  • 收藏
  • 管理

    调整微生态促进肠道健康

    于小冬  2021-05-08

    • 前言

    1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于2007年启动了肠健康促进项目(第一期);2013年进入项目第二期,以“肠道直通车”的名义将全民广泛宣传转入各省、市,各基层,医疗卫生界等。

    2、到今天项目进行了14年,主要讨论益生元对人体健康(主要是肠道健康)重要性,补充益生元对微生态调整的促进作用。工作中对益生菌虽有涉及,但是开展专门的讨论今天是首次。欢迎更多的权威专家帮助项目和进入项目工作。

    3、肠道微生态的问题,越是深入研究、越是了解得多,越感到需要进一步研究、弄明白的问题更多。所以,今天的会议既是专家论坛,进行学术交流研讨,同时也可以对项目工作、产业工作和产品研发发挥推进作用。

    4、有人提出,过去仅仅认识到肠道是个消化器官,是将肠道的作用看窄了,其实它也是免疫器官。那对我们(包括在座的许多参会者)这些推动全民大健康工作的人来说,维护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和健康状态就更有深一层的意义。

    因为中国已经迈过了人均GDP 8000美元的坎,进入了大健康理念形成期和大健康消费需求的高速发展期。即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生了病能够治疗就是健康”,甚至也不满足于“只要不生病就是健康”的健康观念,而提出要更聪慧、更美丽、心态更平和、体型体态更优美、头发和皮肤更有光泽、活力更充沛、高质量长寿,各类人群和各类专业人士提出一些特定的身体功能要求等,这些高阶的健康要求同样也是离不开肠道微生态平衡。

    只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日本有句谚语“口臭就是犯罪”,因为他们认为口臭影响了别人,降低了他人的愉悦感。为什么会产生口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肠道功能失常,不能顺利排便,肠道内的宿便会产生有毒物质和难闻的味道,加上食物异常发酵产生的腐败气体,二者一起被肠道内的血液裹挟运送到肺,再通过呼吸从口腔排出了。

    所以,不要说一般意义的人体健康离不开肠道微生态的良好状态,就是我前面列举的各种各样的大健康要求,也都需要健康的肠道来保驾。时间关系,不能细说。下面,还是回到传统的健康概念讨论。

    二、肠道微生态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性保障

    当前的人类疾病种类虽然很多,但是基本可以归结为两大类(除了意外伤害),即免疫功能低下相关疾病和机体衰老相关疾病。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保持体内微生态平衡,尤其是维护好肠道菌群的合理结构,则会大大降低罹患这些疾病的可能性。

    (一)肠道微生态平衡与人体免疫

    1、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皮肤和黏膜还能够分泌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杀菌。这就像一个城市不但有城墙,城墙上还可喷出杀虫剂;

    第二道防线是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它们并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细菌、病毒、癌细胞等,而是广谱消杀。这就像流动的警察,只要是犯罪分子就抓。

    以上第一第二道免疫防线都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先天免疫功能。

    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的。这些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则像“铁路警察”,受到某一种抗原的刺激,只产生一种相应的抗体。这道防线属于后天免疫系统。

    2、肠道菌群参与免疫

    肠道菌群是以上三道免疫防线都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对第一道防线,由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所组成的膜菌群通过占位保护,阻挡或抑制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袭肠黏膜。肠道内的膳食纤维经菌群发酵后产生短链脂肪酸,给上皮细胞提供能量,修复肠黏膜损伤、加强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对第二道防线,由于人体70%的免疫细胞生存在肠道,如T细胞、B细胞、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它们分别以中和毒素、溶菌、吞噬等各种方式直接参与免疫;对于第三道防线,肠道菌群作为抗原可刺激和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及免疫功能成熟,

    一旦病原体入侵则产生相应的抗体,发挥特异性免疫功效。

    (二)肠道微生态平衡与衰老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是我们要避免由于微生态健康知识的缺失造成的早衰或者过衰。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随着年龄增长,体内益生菌占总菌数的比例有逐步降低的趋势。婴儿时期高达99%;青少年时期保持在40%左右;中年时期降至10% 60岁以后仅存1%5%。从中年开始出现体衰多病的迹象,到老年后更是频频发生严重疾患。

    与此相对应的一些检测报告显示,人过壮年而迈入老年期时,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结构都出现变化,总菌数减少,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占比也降低。与此相反,梭状芽孢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的检出率和菌数都明显增加。

    虽然还缺乏更严谨的研究,仅从年龄与肠道菌群对应关系看,机体生理功能老化会给肠道菌群带来不利影响,而菌群的不利变化又进一步促进了机体的老化,致使这种变化出现加速度。如果60岁以后的老年人体内益生菌占比仅存1%5%的话,健康状况就非常脆弱了。

    一份对中国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的研究认为,除了气候环境和生活方式之外,巴马人长寿的决定因素是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和占比。报告认为,益生菌具有清除自由基及过氧化脂质的功能,能够延年益寿。此外,由于前面所谈到的提高人体免疫力功能,可以提高抗感染及抗癌能力,也有利于健康和长寿。

    三、应重视丰富肠道菌群

    最近看到一份国外的研究报告,讨论了肠道菌群丰富度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我想,这也是今天会议应关注的话题之一。我前面的发言涉及到菌群的平衡、占比,以及它们对健康的影响。今后对菌群丰富度(多样性)的研究可能需要提高重视,但是如何才算是丰富?怎么丰富?丰富到什么程度?都还是未知。

    报告认为,就总体而言,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许多疾病跟体内微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相关。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失衡可能导致相关疾病,这种失衡的特征在于微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促炎菌株的增加。

    几项比较发展中国家人群与西方人群微生物群落(肠道菌群)的研究表明,西方人群的多样性较低。马拉维人和委内瑞拉人的微生物群比美国儿童和成人更为多样化。与美国儿童相比,孟加拉国儿童的远端肠道具有更大的细菌多样性。坦桑尼亚的狩猎民族哈扎(Hadza)具有比意大利城市人群更高的微生物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

    更加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多样性丧失似乎是将高收入国家的生活方式与较高的慢性病联系起来的关键因素。最新研究的一份表单提供了高收入国家与肠道菌群多样性丧失相关的疾病,其中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1型糖尿病、腹腔疾病和过敏、肥胖、大肠癌、自闭症。

    报告指出,多样性丧失是工业化国家的特征。在引起多样性丧失的许多潜在危险因素中,包括生活方式、饮食行为、生活节律、抗生素使用以及其他药物的消耗。摘饮食影响:富含纤维的饮食可增强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不幸的是,西式饮食通常缺乏可发酵的益生元纤维,这会导致有益微生物的减少,有益微生物通常会产生重要的调节健康的化学物质,称为后生物代谢产物。

    报告的结论:具体将多样性丧失与疾病如何进行关联非常复杂,但是食用益生菌产品和益生元可以快速回复微生物多样性,重构体内微生态平衡,在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

    这个结论应该也是我们今天会议的目的。

    上一页:大健康与膳食补充剂 下一页:哪些营养素对儿童的发育和健康尤其重要?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